企業名稱:上海嘉寶歐亞電子有限公司
江蘇寶亞機電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曉明
電話:0513-86221660
手機:18012299868
郵箱:wxm@shjboy.com
網址:www.www110404.com
傳真:0513-86221680
上海辦事處:上海市嘉定區嘉羅公路1661盛創企業家園8號樓501
工廠地址:江蘇省南通市通州興仁鎮金通公路888號定律集團一號樓
如果說目前的物聯網及應用是碎片化的、局域性的,那么基于5G技術的物聯網,其前景則是匯集大量使用數據、海量設備聯網、具備終端智能的物聯網,可以說基于5G的物聯網是真正可規模化發展、更具有經濟價值的物聯網。而且5G的物聯網之旅并不是始于2020年那個商用原點,而是現在。
物聯網的發展模式與傳統的通信業發展模式相比,富含變化,垂直行業應用和跨領域融合同樣繁榮,致使中國電信不再用“生態鏈”來描述,而換以“生態魔方”。如何尋找“魔方”的規律,如何切入變換多端的未來物聯網世界,如何將優勢從通信領域向物聯網領域延伸,這是電信運營商、設備端、軟件服務商,直到終端和芯片企業當前共同思考的問題。日前,高通給出一個初步答案——推動非手機的智能終端邊緣化趨勢,并且建立一個平臺為這些智能終端設備提供長期通信連接服務。
推動智能邊緣化趨勢
目前智能技術的成本越來越低、能力越來越強,它可以被拓展到網絡的邊緣,甚至傳感器都能夠具備智能。這一發展趨勢使原來集中的網絡中心節點慢慢向網絡邊緣靠近,向物理世界靠近。在網絡邊緣、云的邊緣,和物理世界接觸的傳感器設備,構成了智能的邊緣化。
Qualcomm產品市場高級總監沈磊日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G的愿景是可以為手機之外的所有智能設備提供服務,涉及各個領域和垂直行業,據Qualcomm預計,到2020年,手機之外的可服務市場規模達到660億美元。
物聯網市場中一個典型的邊緣智能化范例是汽車。沈磊說,在汽車領域,Qualcomm目前已經簽訂了超過30億美元訂單,而這也只是一個開始。思科物聯網中國及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陸泓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目前在思科物聯網連接平臺上,50%以上接入的智能終端是汽車,成為物聯網最活躍的應用領域。
這種發展趨勢,高通是樂見的,并且在助推發展。
“到目前為止,有數百個品牌、超過15億部智能設備搭載了Qualcomm產品的物聯網終端。”沈磊說,“在物聯網領域,我們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運營商、物聯網服務商以及一些模組級設備商。”
沈磊認為,隨著智能向邊緣的推進,以及全連接、全智能世界的到來,Qualcomm在物聯網領域和其他非手機領域可以很大程度地受益于其在手機行業的技術儲備,并且通過對移動技術重新組合、重新集成和重新推出,經過調整后應用到非手機領域。這些技術包含各種處理和計算能力,像CPU、GPU、DSP,也包括各種連接能力,比如千兆級LTE、未來的5G、還有低功耗Wi-Fi、藍牙等,以及感知能力,比如對視覺、聽覺、位置等的感知技術和能力,此外,還有安全能力。
物聯網將是全新生態和模式
物聯網領域與手機領域有一些本質區別。沈磊把這種區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設備和應用場景不同,二是網絡部署方式和商業模式不同,三是生態系統不同。
手機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清晰的生態系統,從芯片商交貨到手機OEM、ODM廠商,再到通過運營商渠道或者公開渠道銷售,只有兩三級,而且手機的換機率很高。但是物聯網完全不同,它滲透垂直行業,包括工業制造、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各個方面,設備的形態多、產業鏈也很長,從芯片商到模組商、行業終端集成商、各領域用戶,還包括物聯網服務提供商,而且物聯網處于發展初期,整個生態和商業運行模式都處于探索中。
上海工信委總工程師張英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上海在物聯網規劃上已經形成了三年的實施意見,并且結合上海的架空線入地工作,計劃一攬子對整個信息基礎設施做新一輪的規劃。在試點的上海一個街鎮上,一次性就布設了幾萬個傳感器,但之后誰來管、怎么管、資金怎么保障、安全怎么保障、設備的安全認證怎么保障,都是新的問題和挑戰。一個項目往往會涉及近幾十家企業,鏈條是非常龐大的,所以她認為,現在是做物聯網生態建設的好時機。
物聯網設備的使用周期也會延長,與可穿戴的物聯網智能終端不同,進入電表水表的模組、汽車前裝的智能設備都要用至少五到十年,一些和管線一起埋下去的設備、和工業高爐一起砌入的傳感器甚至要十五年或者更長的壽命。
沈磊認為,雖然模組或者設備的成本很低,但由于長期使用中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例如移動網絡升級、頻率用途重新分配、物聯網技術升級等等,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在整個使用周期中非常可控而且持續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就變得比較關鍵了。特別是在物聯網設備與生命財產、生活質量直接相關時,設備的可維護、安全、對環境的適應性要求就更高。“物聯網芯片或模組的一次銷售安裝方式和手機的短期內快速迭代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在未來物聯網和萬物智能時代,我們需要對技術方向重新調整。”沈磊說。
加強硬件調整能力提升適應性
目前有很多云服務提供商,很多設備都需要連接到云服務,而不同供應商都有自己云端服務和客戶端軟件的要求,如何能和物聯網云服務提供商進行無縫對接、測試,以保證設備可以無縫連接到云端,從而很好地進行長期合作,這都是Qualcomm正在進行的努力。
一切的起點是硬件能力。沈磊說,這個能力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海量物聯網的部署,從調制解調器角度看,初期的智能程度不會太高,會注重發展數量,可能會一下子投入10億部調制解調器,但調制解調器都圍繞著系統控制器,系統控制器類似于傳感器數據輸入、輸出和收集的伺服器,還要對指令做出應對、和物理世界交互,所以Qualcomm在過去幾年將處理器集成到主打的NB-IoT、eMTC的調制解調器中,做了ARM Cortex A7微控制處理器,并集成了操作系統。
在軟件部分,Qualcomm做了LTE IoT SDK,包括API和軟件層,把通信能力、CPU能力、GPS能力通過SDK開放出來,使圍繞它寫軟件的設備商、做應用的人和云端服務商都易于訪問。
在SDK之外,Qualcomm把主流的物聯網云服務提供商,像阿里巴巴、機智云等的SDK服務整合在軟件里,因為各個云服務商的云端服務,都需要有客戶端的軟件和它的云服務相互呼應。
沈磊說,同時,我們也在進一步發展其他能力。一是對安全和信任進行升級;二是在整個設備的使用周期中,建立遠端診斷和賦能的能力,維護其正常使用。
建立無線邊緣服務新業務模式
對于物聯網的一次性部署、長期使用,這種需求可以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在今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大會前夕,高通推出了Qualcomm Wireless Edge Service,即Qualcomm無線邊緣服務。沈磊說,這個新業務模式,體現的是芯片能力。
每一個云端物聯網運營商都有自己的設備管理系統。例如共享單車的服務商已經在中國各個城市投放了2000萬部單車,其設備管理系統能看到這些單車具體位置、開鎖還是解鎖、單車的付費狀態和安全情況。
沈磊表示,Qualcomm無限邊緣服務是將自己的設備管理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無縫地嵌入到主流云服務提供商的管理系統中,在設備整個生命周期中,不需要接觸設備而進行遠程診斷、遠程管理。
“Qualcomm也有一個小的云端,可以認為是服務商能力的增強,它可以看到我們已銷售、已部署的芯片的安全情況、能力情況、是否有新的挑戰和外部環境變化。”沈磊說,“它可以同時解決云服務提供商的問題,讓他們可以通過Qualcomm的能力得到診斷,可以掌握已部署的各個設備,然后進行驗證和設備能力的調整。”
談到這個商業模式的好處,沈磊拿正在全面智能化的水表和電表舉了個例子。中國三到四億家庭中都有水表和電表,如果智能化初始改造,可以將NB-IoT、eMTC等物聯網接入技術都做進去,開始運營的時候只傳輸很小的數據量,用NB-IoT就可以滿足。如果有黑客偷電,需要立刻解決問題,可以遠程把工作模式換到eMTC,在幾個小時之間可以給軟件打補丁升級,增加安全性,這種需要遠端調整的應用場景很多,可以幫助適應未來的不確定性。
Qualcomm無線邊緣服務向物聯網產業鏈企業推出后,已經有數家中國廠商表示支持,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機智云、日海通訊、摩拜單車等。“5G將為社會和工業帶來非常深遠和長足的變革,就像電力一樣重要。而智能從云端向邊緣遷移,甚至向傳感器、向物理世界不斷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業務模式、新的技術投放方式需要被發明出來,Qualcomm無線邊緣服務就是在這個新趨勢下應運而生的。”沈磊說。